![]() |
张大燕,男,汉族,1930年4月生于江西玉山县,初级师范肄业。1949年5月参军,历任排、连、营、团长。曾五次荣立战功,多次受到团、师、军嘉奖,两次出席军区英模代表大会。1982年4月转业至九江,任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支行任副行长。1983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党组书记、总经理。1990年10月离休,现居江西九江。著有《大燕诗文》一书,数十篇诗作被《匡庐诗词》《当代九江人诗词选》《征程壮歌》等书刊选用登载。
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著名战役,涌现出了一批以黄继光为代表的战斗英雄,我军付出巨大的牺牲,最终取得了胜利,而张大燕正是这场战役的亲身经历者。他同黄继光是战友,以前同在135团2营6连,后来张大燕被调到4连,在他印象里,黄继光平时是一个朴实的人,对待战友很温和,但是拥有十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。
张大燕入朝以后,英勇作战,身上多次负伤,立过两次三等功,被朝鲜政府授予过两枚军功奖章。他一颗红心永向党,始终坚持跟着部队走,充分践行“我是革命一块砖、哪里需要往哪搬”的理念。张大燕不仅是一名文化教员、宣传员,还是一名急救员、通讯员和作战员。
1952年10月14日,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,10月19日晚,战友黄继光为夺回阵地壮烈牺牲。10月24日,张大燕所在4连奉命防守黄继光用生命夺回的597.9高地零号坑道。“这是我们的战友,英雄黄继光用鲜血和生命夺回来的阵地,一定不能在我们手上丢了,就算拼了命也要守住。”张大燕回忆道:“指导员当时是这样告诫我们的。”
25日上午,4连接到上级开展“冷枪冷炮”战的命令,以干扰敌人,打击士气。任务开始前,连指导员问各班战士:“谁愿意上去试试?”半天没有人回答,张大燕挺身而出,回道:“要不我出去试试?”指导员回答道:“可以,但一定要注意安全。”
来到坑道后,张大燕恰好发现旁边有一把美式M16冲锋步枪,他捡起来擦拭干净后,瞄准对面一名修筑工事的敌军连开了三四枪,敌军倒地后再没有爬起来,生死未知。不过对面敌军也一枪打在他前方的石头上,飞散的弹片击伤了张大燕的左额头和右鼻窝。负伤后,指导员想将他到后方休整,但他依然带伤坚守阵地。
25日下午,敌人凭借火力优势,开始大规模向零号坑道进攻,起先出动了约一个排的兵力被击退,之后加强到一个连的兵力。当时4连因连番战斗兵力不足,火力也跟敌军有很大差距,眼看敌军要攻到阵地前,零号坑道难以守住。张大燕及时向指导员建议,将打空了的弹盘都聚集到后方,由后方负伤之后不能作战但还可以行动的伤员负责压子弹、填弹盘,前方战友则负责作战。凭借前后方的密切配合和战士们的英雄奋战,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后,敌人的进攻终于被成功击退,4连消灭了60多名敌军,守住了零号坑道。战后, 张大燕又荣立一次三等功。
上甘岭战役后,为防备美军在海边登陆,张大燕所在部队被调到朝鲜东海岸防御,直到1954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奉命撤出朝鲜。
回国后,张大燕安心工作,默默为祖国发展建设做贡献,这段光荣的出国作战历史他从未跟任何人提起,逐渐尘封到历史当中。张大燕的儿子告诉记者:“父亲他从来没跟我们讲过这些事,家里人也不知道他的这段经历”。
老人感慨地说道:“当时哪想了那么多,只知道共产党解放军是人民的救星,我要一直跟着他们干革命,吃再多苦、受再多累也不怕。”看着眼前的老人,眼前仿佛出现了70年前那些 “雄赳赳、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的英雄身影。